各部门: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教务处开展全校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评选活动,具体如下:
一、评选工作小组及其分工
(一)领导小组:范云峰、郑华、陈邦权
(二)筹备小组:卓小茵、卢惠璋、吕伍、张怡蝶、陈肖威、姚雪兰、赵克响
(三)具体分工:
1.材料收集:卢惠璋、吕伍、张怡蝶、陈肖威、姚雪兰、赵克响
2.评审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六名),分两个小组进行
3.后勤服务:苏晶晶、卓小茵、叶艺敏
二、参评范围: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具体课程包括: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思想道德与法治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
(7)形势与政策教育系列讲座Ⅰ
(8)形势与政策教育系列讲座Ⅳ
(9)军事理论
三、评选流程:
1.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对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进行收集、筛选(已筛选出166份)
2.对166份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编号
3.组织评委评分:评委分为两组,根据评选标准对社会实践报告进行打分打分采用百分制,评选结果按平均分进行排序
四、比赛结果的评审及认定(包括奖项设定、奖励数量、评审规则、评委组成、结果认定、异议处理等等)
1.奖项设定:
优秀实践报告: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优秀指导老师:10名
2.评审规则:实践报告采用百分制,评选结果按平均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进行排序。优秀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践报告评选排序确定,如出现重复教师名单,顺延确定名单
3.评委组成:副教授2名,讲师2名,助理讲师2名
4.结果认定:本次评选结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网址)公示竞赛获奖名单,公示期限为5个工作日。本次活动所有评审过程和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等资料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存档
5.异议处理:成立由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参与的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异议进行调查处理
联系人:卓老师;监督举报电话0759-326 3629。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