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话督脉
督脉是中医经络重要奇经之一,行于背部正中,沿脊柱上行入脑,从长强到龈交共28个穴位,主司一身阳气,在养生调理治未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体的阳气也应顺应自然规律,向外生发,而督脉作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能调节全身阳气的运行,在春季通过各种养生方法激发督脉阳气,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一、督脉对养生的重要性
总督阳气:督脉能统摄全身阳气,使阳气得以布散和温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充足的阳气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抵御外邪入侵。
调节脏腑功能:督脉与多个脏腑有密切联系,通过交会穴(如命门、大椎)影响心、肾、肺等脏腑,尤其与肾脏(先天之本)关系密切,通过刺激督脉上的穴位,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促进脏腑之间的协调运作,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沟通经络气血:督脉与其他经脉相互交汇,能沟通联络全身经络,使气血在经络系统中顺畅运行,保证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督脉养生调理方法
1.艾灸温阳
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通过温热刺激督脉穴位,激发经气活动,促进阳气生发和气血运行,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可改善手脚冰凉、慢性疲劳、免疫力低下,尤其适合虚寒体质者。
常用穴位:大椎(散寒通阳)、命门(补肾壮阳)、至阳(缓解背痛)、百会(升提阳气)。每穴灸15 - 20分钟,可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2.推拿与拔罐
通过手法或火罐作用于督脉及其两侧的肌肉、经络,能放松局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疲劳,调节脏腑功能。
按摩推拿督脉: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滚法、按法、捏脊等。可从尾骶部开始,沿着督脉向上按摩至头部,重点按摩腰阳关、命门、大椎等穴位。每次按摩时间约15~30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度。捏脊疗法是沿督脉提捏脊柱两侧皮肤,促进气血循环,常用于小儿积食、成人亚健康。
拔罐:在背部督脉走罐,祛风散寒,能缓解肌肉僵硬、辅助治疗风寒感冒。
3. 导引功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督脉气血通畅,增强阳气。一些特定的运动姿势和动作能够拉伸、扭转脊柱,刺激督脉穴位,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八段锦:如“两手攀足固肾腰”“五劳七伤往后瞧”,拉伸督脉,调和气血。
站桩与太极拳:通过脊柱中正、气沉丹田,激发督脉阳气。
4. 中药调理
外用:生姜、艾叶煮水泡脚,或桂枝、川芎制成药贴敷于腰背部。
5. 日常养护
保暖避寒:俗语说“春捂秋冻”,春天要避免背部受凉,尤其大椎、命门穴。
姿势调整:保持脊柱中正,避免久坐伤阳,常做扩胸、后仰动作。
晒太阳:春季阳光温和,适当晒太阳可以补充人体阳气,而督脉循行于背部,是人体接受阳光照射的重要部位。可选择阳光充足但不强烈的时段,如上午9 - 10点或下午4- 5点,到户外散步并适当暴露背部,让阳光直接照射在督脉上,每次晒15 - 30分钟,借助自然阳气温煦督脉,起到温通经络、振奋阳气的作用。
三、常见问题的督脉调理
1.慢性疲劳:艾灸命门+神阙,配合早睡养阳。

(命门穴)

(神阙穴)
2.腰背冷痛:热盐袋敷至阳、腰阳关穴,或艾灸配合推拿。

(至阳穴)

(腰阳关穴)
3.脑力不足:按揉百会、风府穴,练习“鸣天鼓”健脑。

(百会穴)

(风府穴)
4.免疫力低下:定期捏脊,拍打督脉(从大椎至长强)。

(督脉)
四、注意事项
1. 体质辨证:不同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各异,在进行督脉养生调理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强度。例如,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者可适当增加艾灸的频率和时间;而体质偏热或有热性疾病者,则应谨慎使用温热刺激的方法。
2. 操作安全:对于一些复杂的养生调理方法,如按摩推拿的特定手法和力度掌握,以及艾灸的操作规范等,建议在专业医生或养生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操作不当对身体造成损伤。
3. 循序渐进:调理阳气需长期坚持,不可急于求成,每周艾灸2-3次为宜。
督脉是人体阳气的“总开关”,通过艾灸、导引、中药等方式激发其功能,可达到温阳固本、强脊益髓的效果。建议结合个人体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调理方案,更能事半功倍。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治未病科 蒋柠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