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开学之初。学校校领导及中层干部纷纷以“第一思政导师”的身份深入课堂一线,他们以“创新实干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融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用宏观的视野、鲜活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为广大学子开讲本学期首堂“思政第一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将个人理想主动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这一时代话题。
校领导班子带头开讲
思政课堂更有高度

彭寿清校长与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们解读广东“新春第一会” 郑嘉健/摄
“广东连续三年在新春之际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会议主题,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课堂上,学校校长彭寿清为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们深入解读了广东“新春第一会”,全面剖析了广东高质量发展态势、产业体系建设与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彭校长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刻不容缓,而这一进程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2024级会计学12班的“第一思政导师”,彭寿清校长情真意切地与同学们交流。他鼓励大家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打开视野,主动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和形势变化。他强调,会计学专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同学们应借此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熟练掌握运用AI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梁朝辉书记为小学教育的同学们开讲思政第一课 吴旋可/摄
学校党委书记梁朝辉走进了2024级小学教育6班的课堂。他聚焦国家战略与广东担当,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走在前列”的殷切嘱托,剖析了广东省委“1310”部署的战略意义,并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我国产业现代化发展历程、我国产业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举措等方面作了充分讲解。梁书记指出,站位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学校正在以“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和“走进AI时代十大行动计划”融入时代的浪潮。作为湛科学子,梁书记寄语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蓝图”;要坚持勤学苦练,锤炼过硬本领,为更好地投身强国建设实践充电蓄能;要涵养高尚情操,磨炼意志品质,增强迎难而上的信心决心。

戚继忠副校长在思政第一课上为园林学子指明成长方向 黄智航/摄
园林的路在何方?在2024级园林1班的课堂上,学校副校长戚继忠通过解读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向园林学子明确了以专业技能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实践的成长方向。他向同学们点明了园林行业营造美好心境、打造环保生境、建造宜居环境、建设三农乡境的发展方向,并希望园林学子能够主动向国家战略、区域战略靠近,努力成为推动园林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罗如学副书记在课堂上设置安全教育环节,让思政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郑嘉健/摄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罗如学带领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提醒同学们善用AI等新兴技术提升学习效能时,也需警惕技术依赖风险。罗副校长在课堂中特别设置安全教育环节,结合近期高校电诈案例,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方式,深入解析了网络诈骗新手段,让思政课堂走进生活。罗副校长指出,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子,要努力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培养“敢闯会创”的进取精神,既做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工程师”,更当数字经济时代的“风险精算师”,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东中彰显青春担当。

谭树明主任寄语学子要抓住机遇,夯实专业基础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麻章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谭树明立足广东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子指明了服务国家需求的奋斗方向。他指出,我国制造业诸多领域具备显著优势,然而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希望学子们能够抓住一切机遇,固本培元,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努力补足制造业的短板,推动实现制造业的发展由“大”变“强”。
中层领导干部深入班级
思政课堂更接地气
与此同时,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也积极行动,陆续走进对口负责的58个班级开展思政第一课。
管理学院院长刘晓丽为2024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3班的同学们深入解读了“实体经济为基、创新驱动为魂”的发展逻辑。课堂上,她结合AI质检机器人优化生产线、跨境电商大数据重塑贸易链路等鲜活案例,生动阐释了“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的融合之道。课程尾声,刘院长发出“争做新时代数字工匠”的号召,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忱。

班级学习氛围浓厚 刘俊良/摄
学生工作处处长陈国涛是计算机工程学院2024级物联网工程1班同学们的第一思政导师。课堂上,他带领同学们分析了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势、中国制造业规模与体系优势以及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鼓励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国家战略与个人成长之间的“量子纠缠”,不但要关注个人成长,更要为国家战略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有机统一。
“同学们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一份子,不仅要精通语言之韵,更要拓宽国际视野,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在2024级法语1班的课堂上,外国语学院院长邓博文结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现实意义,为外语学子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了未来的成长路径。她鼓励同学们要铭记时代使命,勇攀学术高峰,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创新实干的精神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导师们授课内容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在美术与设计学院,导师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巧妙将专业知识融入思政教育当中。不仅深度剖析经典艺术创作中的美学价值与时代精神内核,更通过展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乡村振兴设计成果、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前沿技术应用等鲜活案例,引导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莫少芬作为导师的一员走进了2024级动画1班的课堂,她寄语同学们要在创作中融入时代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文传学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郑嘉健/摄
文化传媒学院的思政课堂同样精彩,导师们结合学科特色,为文传学子指明奋进方向。他们指出,在“文化赋能经济”的战略背景下,文传学子既要读懂“制造业当家”的硬支撑,也要深耕“文化软实力”的新赛道,在文化创新、数字内容生产、国际传播等领域贡献智慧。学院党委书记蒋春艳在理论授课结束后特别增设小组研讨与分享环节。她引导各小组围绕课程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学习与思想碰撞,并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课堂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收获。现场研讨气氛热烈,学子们踊跃阐述观点、碰撞思维火花,展现出主动探究的学习风貌。
学生反响热烈
思政育人成效显著
“彭校长的思政第一课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数字湾区’的奋进图景。”会计12班的邓超达同学表示,彭校长在课堂中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双区”驱动战略与学校“新商科+新工科”特色发展路径深度融合,用生动案例诠释了“创新实干”的时代内涵。听课结束后,他备受鼓舞,指出会计学子既要夯实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审计等专业技能,更要树立“业财融合”思维,主动对接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战略产业需求。未来,他将以“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组建“数智财务”实践团队,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践行青年担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小学教育6班的范馨怡同学表示,梁书记以“高质量发展”为经,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纬,为大家构建起理解新时代的坐标系,让她深刻感受到了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子,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她表示,自己未来将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融入到实践中,把握时代机遇,努力为发展蓄能,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戚副校长在解读思政内容时,结合社会热点与真实案例,让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也让我觉得原来思政课也可以那么有趣。”园林1班的潘雨欣同学表示,通过这堂思政课,她深刻明白思政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指导,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发展。作为园林专业学生,她也从思政课中收获了启发,表示自己会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新学期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用专业知识为城市添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努力拼搏。
经济学3班的黄育琪同学表示,这堂思政第一课让她对广东的发展路径有了新的认知。她表示,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让她深刻感受到教育强省建设与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同频共振。未来,她将会更加勤奋刻苦,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将所学知识用于服务社会,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班的陈澍瀚同学表示,听完这堂思政第一课,他深刻领会到广东“制造业当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他指出,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在高端芯片、精密仪器等尖端领域仍存在“卡脖子”挑战,这让他更加清晰认识到,工科青年肩上承载着产业报国的时代使命。他表示,大学四年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做一名具有工匠魂的有志青年。
全省首创“第一思政导师”制度,并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办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学校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探索,也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此次首批导师集体开讲思政第一课,标志着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进入立体化实践阶段,将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独具特色的“湛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