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还记得第一堂,那一双双好奇又炙热的眼睛。
作为老师,我时常会觉得高能量的缘分恰似流星拖着长长的光尾划破夜空,
新生们带着蓬勃朝气和无限可能闯入这里,而我有幸成为那仰望星空的人。
初涉这门课程,我便决心打破常规,
让思政元素如灵动的溪流融入知识的海洋。
引导学生树立真实、客观、公正的价值追求,
藉由社会热点事件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使其明白媒体人的担当。
如今学期渐近尾声,
回顾这段时光,满心感慨。
我见证了你们从青涩到从容,
从理论的懵懂到实践的初探。
我们是师生,更是同行者,在专业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教师陈欣
当我得知被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录取时,激动的同时,说实话我内心也是有忧虑的。一方面,我对摄影和视频剪辑技术有着一定向往,这表明我可以开始更加系统化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我看了很多网络平台上对这个专业的评价,当然有好有坏,这让未入校园的我多了些许迷茫。并且在选大学专业时我其实从未想过要从事记者等新闻行业,这也让我初入校园时有了转专业的念头。但在学习了陈欣老师讲授的《新闻学概论》这门课程一段时间后,我对新闻媒体行业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这主要得益于老师经常在课中对本媒体行业及专业进行分享和分析,这更多地启发了我的思考。并且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并不拘泥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更多拓展了书外知识以及大量案例介绍,与课本内容相结合,使得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清晰明了。总而言之,这门课程在陈欣老师的教授下我认为是极具生动性的,打破了纯理论知识对课堂的限制性,并且老师的授课方式更多地启发了我对本专业的思考和今后个人发展的进一步规划。
学生丘珅
”
一、传媒新时代,深耕大思政

陈欣老师结合实例在讲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担当
《新闻学概论》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亮点在于讲授过程中实现与课程思政的创新结合。
在《新闻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陈欣老师创新性地将“六类要素、八重向度”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之中。六类要素包含家国担当、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人文素养、法治观念以及职业操守。而八重向度则涵盖学科专业、职业发展、国家战略、全球视野、文化传承、历史纵深、社会民生、生态文明。通过以上“六类要素、八重向度” 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深入、系统地融入《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闻人才,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课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原则做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二、激活课堂:多维创新,点燃学习热情
1.观点交锋台

在《新闻学概论》的课堂上,学生们走上讲台,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分享自己对新闻热点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度剖析。他们将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案例搬上屏幕,以准记者的视角解读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传播规律以及社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信息搜集与整合、逻辑思维与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生动的案例展示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使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广阔平台。
2.思维竞技场

辩论环节是《新闻学概论》课堂的又一亮点。围绕着新闻伦理、媒体责任、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等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学生们分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交锋。他们运用所学的新闻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在唇枪舌剑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上图所示,这一组同学通过对“猫一杯事件” 的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网络时代下网红行为的边界、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以及社交媒体的责任等问题,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与运用。
通过辩论,学生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深入理解新闻行业中的复杂关系和潜在矛盾,进一步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在追求真相、传递信息过程中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让课堂知识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了升华。
3.教学新视界

为了实现教学相长,《新闻学概论》课堂鼓励学生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如上图所示,学生们从自身的学习体验出发,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课堂节奏的把控以及师生互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反馈。教师则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这些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补充新鲜的教学案例,使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这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也能更好为课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营造更加开放、民主、高效的教学氛围。
二、拓展课外:一起来草坪上读书吧

打破传统课堂的四壁局限,同学们围坐于绿意之间,让知识的交流与自然的生机相融。在这里,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而是每一位同学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分享着自己最近所读书目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从经典新闻著作中探寻行业发展脉络,在社会纪实文学里感受时代的脉搏跳动,于传播学理论书籍中把握信息传播的奥秘。同学们手持各类佳作,在阳光与微风中畅所欲言,分享着书中那些或深刻、或新奇的观点,让新闻学的课外学习成为一场多元知识汇聚、思想激情碰撞的盛宴。思想的火花在这片草地上不断碰撞,延伸着《新闻学概论》课堂学习以外的无限可能性,探索着更为广阔的浩瀚天地。
三、以赛促学,筑梦“新”途
在《新闻学概论》课程中,陈欣老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以赛促学成为核心驱动力,开启独特的教学之旅。组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参与比赛,打破传统理论讲授的单一性。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运用课堂所学新闻价值判断、选题策划等知识,挖掘身边有意义的故事作为摄影素材,培养敏锐的新闻触角。其次,在拍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作品完成后,通过比赛评选与展示,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深刻理解如何用镜头精准捕捉身边的小事,进而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方式。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在“国青杯”比赛中获奖
虽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第一年招生,学生都是刚刚进校的新生,但很多同学们深知专业的实践特点,都有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传媒类比赛。这学期这门课虽是理论课程,但是陈欣老师在上课之初就思考要打破壁垒,突破专业潜能,在夯实理论课程基础的同时,更好激发出学生实战的能力。在学期结束前,师生携手获得了“国青杯”比赛的一、二、三等奖项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新闻学概论》课程通过陈欣老师的创新教学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与创作的激情中,扎实掌握新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实现赛学相长,为筑梦新闻领域开辟新途。